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作协简介 | 协会新闻 | 陕西作家介绍 | 作品精选 | 陕西文学院 | 新作推荐 | 征稿信息 | 作家维权 | 文学刊物 | 对外交流 | 在线书城 | 
 

余秋雨:我反盗版不为经济利益

来源:不详   日期: 2008-10-23 12:43:44  被阅读

  著名学者、畅销书作家余秋雨近日在参加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www.ipr.gov.cn)与中文“在线反盗版联盟”(www.coapu.org)联合推出的“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络论坛”上,就出版界的侵权盗版现象接受了媒体访问。作为最早意识到盗版危害性并勇于利用法律和舆论等手段与之对抗的作家之一,余秋雨对于我国的著作权保护现状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体会。    

  别让权利人由无奈变成“假潇洒”

  记者:在众多盗版形式中,哪种方式最让您感觉气愤?

  余秋雨:我的作品被盗版的现象近年来时有发生,最让我气愤的是把我的文章切割以后重新结集出版,或者把根本不是我写的东西冠上我的名字发表。然而还有一种现象更为可怕,也是对权利人伤害最大的一种:那就是侵权者组成集团,利用各种手段抨击权利人,形成舆论攻势,使得权利人无暇维权。举例来说,一些依靠侵权盗版起家的人积累一定财富后,形成了团伙化,被侵权者一旦进行反击、查证或者起诉的话,这个“集团”就快速调动力量,围攻这名权利人,例如散布他的谣言,制造一些负面新闻。我本人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因为盗版集团的有组织性的破坏和干扰,使得我没有精力追查每一本侵权书的来源。

  记者:据了解,在中国的作家中很少有人旗帜鲜明的站出来反对盗版,其中有人表示不了解,有人认为无所谓,也有人觉得盗版反而有利于作品的传播。您如何看待这些人对于盗版的态度?  

  余秋雨:我觉得现在部分著作权人放弃权力有两个原因,一是发现维权无效,维权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最后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几次之后便演变成无奈。第二个原因与中国传统思维和社会舆论有关。多年前我在某报上发表反盗版声明时,曾经有媒体指责我说,“应该对盗版大度一些”,“要向金庸先生学习,明知被盗版也不斤斤计较。”那时我国的版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漠,媒体尚且是这样的态度,公众自然也对版权存在某种误区。他们觉得打击盗版就是追求经济利益,就是在做沽名钓誉的事,真正值得大家崇尚的人是愿意放弃自己权利的人。当我们宣传一些先进人物时,也往往强调他们放弃自己的权利来衬托出人格的伟大。在这种舆论环境下,一些权利人只好假装潇洒,放弃维权。然而我认为,一个真正尊重知识的社会不应该如此。我希望以上两种情景都不要出现,不要让权利人变成无奈,也不要让权利人由无奈变成“假潇洒”。    

  别因“小善”原谅“大恶”

  记者:作为权利人,您采取过什么方式进行反盗版? 

  余秋雨:我只能不断地通过媒体进行呼吁,但遗憾的是每次呼吁往往以失败告终。总有人以各种理由指出盗版存在的合理性。比如,我指出盗版的一大危害就是错别字多,于是有人在正规书里找出很多问题,撰文说:不是盗版胜似盗版。这样的文章在各大媒体发表,给公众造成错觉,认为盗版书很有价值。好在现在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好转,反盗版舆论越来越普遍,相关机制越来越健全。“中文在线”反盗版联盟已经对我作品在网络上的盗版提起诉讼,并且打赢了官司,这让我感到光明就在眼前,权利人的未来应该是美好的。我认为保护知识产权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这件事情要和保护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保护非物质遗产一样,成为国民的头等大事,而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    

  记者:有读者认为“盗版书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作品传播面的扩大,从这个角度来看盗版利大于弊”,您如何看待这种认识?

  余秋雨:有一次我在南京大学演讲的时候,有同学说“我们和余老师的精神沟通就是通过盗版书进行的”。我告诉他们,我希望和你们沟通、交流,但我不希望我们之间的约会是盗贼安排的。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一定要分清是非和善恶,不能因为盗版在客观上产生的“小善”效果就原谅它的“大恶”。

  名人侵权更不可原谅

  记者:您如何看待网络传播这种形式?眼下一些原本免费的门户网站读书频道开始进行收费,您又是如何看待的?

  余秋雨:严格意义上来说,如果网站经过了我的许可,即使没有任何报酬,也可以把我的作品拿到网上传播。因为权利并不完全体现在经济上,得到我的作品的无偿使用授权许可本身也是我对我作品权利的主张。不仅如此,我还会继续主动无偿把我自己新的演讲、新的观点、新的写作推入网络。但是,如果有网站或个人私自传播并且牟利的话,我会保留起诉的权利。对于门户网站的收费阅读,我的意见是,无论收费与否,都是合理的,都应该把获得的经济效益与创造者共享。    

  记者:近年来一些名人在进行创作时涉嫌抄袭他人作品,造成不良影响,您如何看待?

  余秋雨:抄袭就是侵权,就是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果哪个作家抄袭别人的作品,他就会自此身败名裂。在我国台湾地区,盗版者一旦被抓住,将会倾家荡产,在这个行业一辈子无法翻身。道德和法律的双重惩罚会让盗版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才会保持良好状况。所以,即使是名人,如果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管是媒体、学术界、还是读者都应当对之投以鄙视的目光。目前文学界的一个不良现象就是,被侵权者因为名气不够大得不到舆论支持,而少数做了错事的人反而趾高气扬。长此以往,抄袭人越来越嚣张,被侵权者的气势却逐渐被打压。所以,目前最关键就是在气氛和舆论上对盗版侵权严加谴责,使他们失去生存空间。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本部介绍 | 留言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主办单位: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翻译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C)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青木软件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陕ICP备08103237号 QQ群:6631492